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养生方法

如何看待孩子的社会化行为

2021-09-18

来源:

人气:16

最近,在浏览一些幼儿教育论坛时,发现有一个话题讨论很热烈,说的是一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用食物玩具去“巴结”老师,或者去讨好其他小朋友,以期引起老师的其他小朋友的好感。一些家长对幼儿的这种“社会化”行为既好笑又担忧。好笑的是孩子竟然这么会耍“小聪明”,担忧的是孩子的这种“社会化”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其成长?

一些参与讨论的“准专家型”的家长认为,幼儿在幼儿园里对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“讨好”行为,一方面是其受社会影响的结果,另一方面是其心智逐步成熟的体现。这是一个自然的现实,家长们大可不必紧张。

有着一线幼教实践经验的专家认为,幼儿行为过早“社会化”,大背景是社会环境,关键因素在于家庭教育方式的缺失,这种社会化的行为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诸多不利:

一是不利于幼儿培养正确的人生观。过早让孩子接触社会行为,会让孩子的人生观过早染上“金钱至上”的色彩,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。

二是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正常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。幼儿交往的过早“社会化”,无助于引导孩子学习掌握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。过于功利化的社会交往,有其客观存在的一面,但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起到的负面作用可能更大,不对孩子的“功利”交往方式进行及时纠正,将不利于其成长。

如何引导幼儿有学习交往走上一个正途,专家认为,应该多方面下手,以期起到根本的引导作用:

家长首先要以身做则,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引导孩子的言行。的确,幼儿在幼儿园的“行贿讨好”行为有社会影响因素的作用。但更重要的是,家庭教育在其中扮演着更为关键的推波助澜作用,一些家长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以社会阴暗的一面说事,或者在日常家庭行为中毫不忌讳地进行“厚黑”行为,这也直接影响了幼儿的行为判断标准。

因而,家长日常的生活中,一方面要规避“功利”交往在孩子眼前出现,另一方面则更要以正确的言行来教育孩子,帮助孩子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社会交往意识。

其次,要注重家园共育的作用,如发现幼儿“功利”交往行为有强化的趋势,家长一定要注意和老师相互配合,要注重幼儿园正规教育。有的时候,老师的教育比家长的苦口婆心的说教更为有效。只有家园共同下功夫,才能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社会交往观。


引起癫痫病的病因都会有哪些
北京哪个医院看癫痫好
癫痫疾病的饮食需要注意哪些呢
TAG:
相关内容